top of page
搜尋
作家相片Baiyan Global Consulting

搞懂你的 16 型人格特質:MBTI 心智功能常見誤解,深入了解自己的潛在特質


前陣子我一個學生來跟我講說,他做完 MBTI 評量的結果是「INFP」,當他分享給那些與他長久相處、非常了解他的同學時,大家都不相信他是「內向」的孩子,因此,他就來問我:「欸,這個是準的嗎?為什麼大家都不覺得準?」我告訴他,做 MBTI 第一個就是「不要管別人覺得準不準」,重要的是你的認知,你認不認為自己是這樣子的人。


對於「E 外向 &I 內向」的誤解

MBTI 第一個字字面上就是外向(Extraversion)及內向(Introversion),在我們平常的語言上經常用到,所以也容易被誤解外向的人好像就比較開朗、愛說話;內向的人就比較安靜、自閉、不說話,但這在 MBTI 裡面有稍微不同的解說,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會推薦人如果做完第一階段的 MBTI 評量,可以再做第二階段(MBTI® Step II )。這兩個階段的差異在於,第一階段評量的重點在抓總分、看平均,它將你所有的分數平均後,看哪一個分數比較高來初步判斷你的類型指標,例如 E 跟 I 之中 E 比較高,那你就是 E。〈延伸閱讀:MBTI 與 16 型人格特質的功能與迷思?看完肯定想再重新做一次 MBTI 評量,找到你自己!


MBTI Step II 中 E&I 細項解說

但第二階段會更詳細的說明你在每一個向度裡面小項目的分數,像是E 跟 I 這一組心智功能底下就有分成五個小向度,你可以從中看出自己更細微的傾向,分別是:


1.主動提出(Initiating):主動出擊/被動接受(Receiving):期待別人主動來找我。

2.善於表達(Expressive):我願意且較擅長表達自己/內斂(Contained):傾向將想法或事情放在心裡,不一定需要分享。

3.合群(Gregarious):喜歡很多人一起、人脈廣 /親密(Intimate):喜歡感情深的少數朋友。

4.活躍(Active):行動力高/內省(Reflective):傾向內在反思。

5.熱情(Enthusiastic):積極且具有熱忱/沈靜(Quiet)


接著來舉個例子,我認識一個好友,他是一個非常棒的業務,他在 E 跟 I 這組心智功能裡測出來的結果是「I」傾向,他自己覺得蠻準的,但我們在旁邊看卻覺得你社交性這麼強,又是很主動的業務,怎麼會是內向傾向的人呢?


結果在看到他的分析報告後,發現他在第一項主動提出(Initiating)的部分,分數非常的高,代表在這個項目他是非常外向的,但在其他的部分他都是屬於內向,有時候朋友們看到的只是我們的表象,而不是我們內在的邏輯思考或者是我們的心智功能,所以大家也不用太執著朋友怎麼看、朋友覺得都不準,「因為其實我們的內心世界,外面的人可能看不太出來。」


對於外向跟內向,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人活在世界上有分成外在及內在世界。比如說審美觀或是成功與否在這個社會裡有一個標準,但我們的心裡又有另外一把尺,外在比較容易用角色來看我們,像是你擁有的職務、社會地位等,但我們的內在可能不這麼想。而 E 跟 I 在這個說法上是代表 E 傾向的人可能比較關注在外面,他會比較認同外在世界給他的定義並接受同意外面世界對他的認知,反過來說, I 傾向的人則會專注於自己的世界裡面,外面的人所說的成功、失敗與他內心的定義可能就不相符。


對於「 T 思考 &F 情感」的誤解


再來就是在 MBTI 中代表我們如何做決定的第三個心智功能,他分為思考(Thinking)跟情感(Feeling),說明我們是靠邏輯或是感受去做決定,但這兩個字一樣很容易因為我們日常使用跟認知去認為 Thinking 就是很理性、符合邏輯,而 Feeling 的人就很感性、很愛哭,甚至玻璃心,雖然這從某角度看是有可能的,但是我們一直強調的是「不要從行為來分析你的性格」,因為在社會化的過程,你會選擇不同的行為來表現它。


MBTI 分析的並不是你的作為跟你的行為,它分析的其實是「內心的心智功能」。Feeling 表象的人可能是以情感做主導,但是並不代表他做事不符合邏輯,他的邏輯跟 Thinking 的邏輯不太一樣,只是 Thinking 的邏輯比較公平公正,這一套思考邏輯可以套用在所有的人身上。比如說我規定九點上班、五點下班,每一個員工都應該這樣子,我不管你家裡有什麼事情,或者是你有什麼狀況,反正這就是公司的規定,對 T 來說這就是公平的。


但是對於 F 來說,他的邏輯是「我做了這個決定會如何影響其他人?」或者是「這個決定跟我內在價值觀的連結在哪裡?」既然講到內在價值觀,那每一個人就都不一樣,所以他可能會因為各種不同員工的狀況,而調整他們上班的時間,例如有的人家裡小孩還小、要提早下班,他可以回家再繼續工作。


所以,以感受出發做決定的人,其實他內心有一套非常清楚的邏輯,只是因為這個邏輯因人而異,導致他看起來做事很情緒化、沒有標準,但是其實他的標準是他內在的價值觀,他還是有他的規則。〈延伸閱讀:「找到工作前,先找到自己」:準備求職前,你應該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


關於「次要功能」的概念

了解 MBTI 的人會知道 MBTI 不只光看字母,它有第一功能、第二功能、第三功能跟次要功能,如果次要功能是 F 的人,他比較可能是 ENTJ 或者 ESTJ,當他碰到問題的時候,他也可能會爆哭或者完全崩潰,所以我們常看到平常都是很嚴謹的人,喝了一點酒以後就發酒瘋了,甚至大哭,有一些讓人家意料不到的行為,這個很可能會是 T 的人做的行為,所以大家不要覺得說,只有 F 傾向的人才會感情用事或者是會情緒爆發,其實 T 的人爆發的時候更令人驚訝。


對於「J 判斷 &P 認知」的誤解

最後一個字母,J 和 P 代表著我們如何去執行計畫,其實這是我們肉眼最容易看出來的,通常 J (Judging)的人,他們井井有條,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規劃得很好,也許筆記本裡面寫滿了待辦事項,在什麼時間就應該做什麼事情。


P 的人就比較不將事情或時間說死,他會覺得應該隨時要保持靈活的應對能力,因為你不知道人生有可能發生什麼不可預期的事,這也讓 P 的人常常聽到這個人比較散漫、常遲到等等的話,也許在統計學來說可能沒錯,但這不表示 P 的人組織能力弱或是他沒有把事情想清楚。


我之前聽一個老師講得非常棒,他說:「J 和 P不同在於他們對自由的定義不一樣」,J 的人渴望的是內在的自由,所以他會控制外在的狀況,他將所有要工作的時間安排好,掌控自己空下來的時間,在那段時間裡他的內在可以安靜的、自由地做自己;而 P 渴望的是外在的自由,他希望時間不要被訂死,也許隨時有可能心血來潮想要出國或出去哪裡玩,甚至去更動改變原有的計畫,但是這也要了解到 P 能做到這樣,必須要有一定的能力。


好比說我們打籃球,在打球前球員們討論策略方向,但無法切確計劃每分每秒你應該在哪個位置,而對 P 來說人生就像打一場球,有著大概的目標與策略,但因為需要花時間隨時與他人互動,所以不把時間綁死,同時 P 也不斷的練習打球來保持可以靈機應變這件事,也因此不要認為 P 就是一個隨便、不努力的人,他只是希望他的外在是自由的,並且可以隨時應變、吸收新知或者對應外在環境,再進行不同的計畫,所以 J 和 P 只是代表兩者規劃的方式是不同的。 〈延伸閱讀:愛人伴侶相處之道:愛的五種語言x相處的黃金比例,我們的愛不再雞同鴨講 主圖來源:pexels.com

本文內容來自 Sherry’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 原創影片


1,97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